這話是貼著陛下耳朵說的,溫熱的氣息灑在耳尖,陛下耳朵紅的要滴血。卻拿他沒辦法。
夫人走進了才發現兒子好好的,還有閑心同陛下玩鬧,而陛下竟也由著他。
將人送到陛下便回宮,行刺的事,雖他早有預料,還是要走個過場的。
夫人從小兒子院里回來屏退了下人同身邊的嬤嬤交談。
“你看如何?”
嬤嬤知道她在說什麼,三爺十二歲上下生了一場大病,大夫說那是隱族男子都要經歷的,或長或短,過了便好。
隱族,族內通婚,與外族人無法繁衍后代,幾經戰亂,族人越發稀少,不知何時,他們發現與外族的異性結合不能繁衍后嗣,但男子與外族男人結合可以留下孩子。
當時夫人便問了,三爺生母是女子,千真萬確。大夫卻說那多半這位姨娘的父親是隱族人了,這倒是不清楚。
總之三爺身體特殊,可孕,這是無疑的了。
夫人這是見三爺與陛下親近,動了心思了。
“依老奴看吶,還是先養好三爺身子要緊,其他的,可以從長計議。”
“你說的是。去請當年診出三兒是隱族人的大夫來,給他調理身子。”
嬤嬤應下。
這便是要早做打算的意思了。
也是,陛下三十卻無一兒半女,朝堂宗室都在逼他過繼宗室子弟,他自然不愿,太醫說陛下身體沒問題,那就是后妃的問題了,于是太后一直在張羅給皇帝納妃。
照理,這該是皇后的事,然而帝后大婚15年無所出,太后難免生了嫌隙。
既然陛下子嗣艱難,那不論是誰,只要有了孩子,母憑子貴是一定的,可惜家里沒個待嫁的女兒。
陛下年紀到了,正是會疼人的時候,十六七的姑娘,正正合適。
姨娘親自煎了藥端來,見了兒子還得稱“三爺”。
三爺雖養在夫人名下,又有大半時間在宮里度過,與姨娘關系卻也不差。
他天生便懂得如何討人喜歡,見了嫡母喊母親,沒有外人時邊撒嬌賣乖喊娘親,見了姨娘規矩又親熱的喊姨娘,沒人時卻也偶爾喊娘。
兩位嫡出的兄長大了,母親也樂的有個小兒子賣乖,姨娘這就不用說了,這是她唯一的孩子,她看的比性命還重。
喝完藥還要撒個嬌:“姨娘,苦。”
“姨娘知道你吃不得苦,帶了蜜餞來呢。”
“姨娘,我還要。”
“有呢,慢慢吃……”說著卻流了淚“你自小嬌生慣養的,何曾受過這樣的苦,你若有個三長兩短,要姨娘怎麼活啊?”
“姨娘不哭,我這是救駕呢,陛下定然有賞……將來呢,兒定然為你整個誥命回來。”
“瓜兒慎言。”
瓜兒,姨娘私底下給他取的小名。
他不以為意,揮揮手:“母親尊榮自有父親和哥哥們去掙,兒胸無大志,也沒想越過哥哥們,將來若能入朝為官給姨娘掙個誥命倒是不錯的。”
公府蔭蔽,他若要要科舉可從院試開始,自然也可以如其他勛貴子弟領個閑差,掛個閑職。可他上頭兩位哥哥走的都是科舉的路子,二人都是進士出生,二哥更是二甲傳臚。他也想試試。
國舅爺傷還沒好全,陛下圣旨到了,封侯。
國舅爺救駕有功,別管要不要他救吧——不少朝臣猜到陛下早有應對——樣子還是要做的,誰都知道陛下定然是要行賞的,卻沒想到陛下竟要直接給爵位。
現在的勛貴基本是開國時封的,再不然就是跟著歷代帝王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的能臣,基本是武將。
最后就是皇后母家了。
文臣封爵都是要等死后追封的,且子孫不可襲爵。
總而言之,封爵不易,如今卻輕而易舉的給了,朝臣自然有些意見。陛下難得任性,要封的又是自小養在宮里的國舅爺,朝臣也不是不理解,可理解歸理解,攔還是要攔的,那可是國舅,歷朝外戚干政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陛下深諳與朝臣們打交道的方式,一開始說要封公爵,世襲罔替,然后步步退讓到侯爵,三代后降爵而襲。
因是救駕有功,手無縛雞之力的國舅爺愣是封了武安候,賜了侯府。
從此三爺變侯爺,只等將來行了冠禮成了親就入住侯府。
作者有話要說:
修文otz看過莫回頭,改了一點點背景
第2章 心念微動
陛下年逾三十卻沒個一兒半女,不得不向朝臣妥協,卻沒提過繼,只說讓適齡的宗室子弟進宮讀書。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讓步,陛下既退了,朝臣就要識趣,對于陛下把武安候也捎上的事就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三年前救駕之后國舅爺同陛下越發親厚。兩年前孝貞皇后病逝,陛下按著她的意思,三月后冊封林淑妃為后。
侯爺大鬧了一番,陛下竟未治罪,好生解釋了這是孝貞皇后的意思,之后依舊是榮寵有加。
侯爺同其他宗室子弟一般上下學,宮內教學的都是朝廷重臣,講的是治國之道。只有侯爺,老是問些科舉問題,先生便說他格局小。
侯爺卻道,圣人之書如何便格局小了,先生莫非不是科舉出生?在座都是皇族,只有我是外戚,將來是要考科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