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595章

  圣上都把宋三元指給太子了,分明是要重用的意思,何至為個早幾年就鬧得天下皆知的婚事罰他?若真是厭棄了他,還能許他領著朝廷薪俸冠帶閑住?

  眾學士議論得越來越遠,甚至揣摩起了圣意,宋時的副座師曾棨便忍不住輕咳一聲,拉住他們的思緒,淡淡說了一句:“功成身退,豈非我等讀書人的本色?”

  《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宋時潛心鉆研理學多年,行事自然也契合天道,既已功成名就,必然要急流勇退。

  曾學士是宋時的副座師,師徒之間意氣相投,肯定沒人比他更懂得宋時辭官的真正理由。眾人恍然大悟,深深感嘆:“聽曾學士一語,我等才看透宋三元淡泊名利的本心。”

  朝廷有難時不辭辛苦勞,匡世濟時;天下太平后便掛冠歸隱,不戀權位。這不就是讀書人理想中名士、君子的模樣麼!

  眾人只恨自己做不出他這樣足以流芳青史的實績,沒機會品嘗這等泛舟五湖上,披發學陶朱的滋味。也沒人再遺憾他不能輔佐兩朝英主,做一代名臣。只在心里還留著幾分淡淡遺憾:遺憾他在這前程無量的年紀辭官,未知十年二十年后又能做出什麼驚人的功業;更遺憾他們自己沒機會親見宋三元做實務的才能。

  好在宋家就住在京城,他辭官之后也得在京服事父母。他老父還辦了個女學院,說不得做兒子的辭官之后也要去那里教教書,平日再寫些探究天理的文章,再興些與“氣”“電”等天道運轉之理有關的工業呢?

  雖然朝廷從此便少了一位能臣,但今世必定又要多一位理學大師。

他們無事時還能與宋三元論文談理,也不失為一段士林佳話。

  眾翰林轉憾為喜,大伙兒各掏了些銀子,打算湊辦一桌酒席給宋時餞別,以盡同院為官的之心意。

  而他們這里一片脈脈溫情,都察院卻為一道批復相同的圣旨掀起了腥風血雨——

  桓凌上本自劾,自陳妹妹已封太子妃,他身份變化,恐怕將來會以皇室姻親身份自矜,不能恪盡人臣本份,故此自請去職。

  他父母早亡,祖父膝下又有伯父與兩位堂兄弟照顧,不能像宋時那樣以孝道為名請辭。故而他索性以自己辭官這件事為兵刃,像當初請命去巡察邊關軍備一般,一把冷刀插向許多正借皇親之名,享外戚之勢的權臣。

  昔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今便有桓凌諷鄭皇納諫。

  他在奏章中直陳,自從隨太子還朝以來,這些日子都不曾做什麼綱紀朝臣、規勸陛下的本業。然而只因他做了太子姻親,今日他所得的官爵賞賜都遠高于應酬之功,更因此有許多朝中勛貴、外戚、官員主動結交于他。

  他還僅是太子妃之兄,就受了這般禮遇。而今不只太子有妃妾,六宮中更有皇后與眾多妃嬪,這些出了后妃的人家又是如何?還眾多皇親、公主所結姻親……

  若不多加約束,使皇親國戚都如他這般無功而受升賞,豈非將有“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之危?

  長此以往,哪得復見今日朝堂中這等滿目琳瑯珠玉,內外之職皆選任得人的氣象!

  桓凌上的雖然是辭官的折子,但一日沒真正離職,他就還是憲臣,有肅清朝廷風氣,規勸圣上親賢臣,遠外戚的職責。

  這道奏本遞上去,就給他換來了帶俸閑住的待遇,更換來了都察院乃至整個朝堂上疾風驟雨般的爭議。

  若是別人上這道本章,那些皇親國戚連看都不會看一眼,至多到圣上面前哭兩聲也就夠解決此事了。可桓凌不同,誰也不敢在他奏章之前掉以輕心——

  當年他才從福建還朝不久,便憑一封奏疏彈劾下了一位兵部尚書與其麾下得力將領。后來他在西北隨著當今太子鎮定九邊,監察軍務的時候,也頗把二皇子的親戚彈倒過幾位。再到后來他已不滿足于朝中對手,而是親自跨馬出邊,帶著宋三元親手給他造的神器、縫的迷彩衣,連降十幾個草原部落,那得是何等驚人的口才?

  這樣的口才化成文章,寫出的彈章,想劾誰劾不倒?

  哪怕桓凌生了病,斷了手,不能寫彈章,他背后還立著個曾一語勸動當今立后,斷了諸皇子奪嫡之路的宋三元呢!他自己連筆都不要動,只消吹吹枕頭風,宋三元必定就要替他寫出更能觸動圣心的文章。

  簡直想想就叫人心寒。

  而圣上的批復更令人心寒。

  不錯,圣上是不曾允準他前面抑制外戚之語,只教他冠帶閑住,可這不批其實也就是批了!

  若這道本前面寫的不合圣意,宮中只要將折子原樣發還,桓凌自然要修改前文,一封封地重上。可圣上竟批了他個冠帶閑住,徑將奏章發還,連個“不許”都沒落,不也正說明他前面所諫并未令圣上反感,甚至有幾分說進了圣上心里?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