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564章

  雖然這種科普短文稿少低, 算算字數一篇竟只有十幾塊, 但這滿滿一箱子若都能過稿,也抵得上幾篇博士論文。自從他們跟隨周王到漢中, 借著親家的身份把王府、宮廷各種禮儀、節令習俗扒了個底兒掉,能寫的都寫過一遍,再沒有這麼多東西可寫了。

  他可不能辜負桓凌的心血。

  宋時感嘆幾句, 就一頭扎進打字上傳工作中, 走到哪兒都要帶上一本文稿, 稍有空暇就拿出書來抄幾個字,爭取早些投稿到晉江后臺。這副手不釋卷, 指尖藏在袖里點擊屏幕的模樣落到人眼里, 就是他被桓凌的文章迷得不能自拔, 看到精彩處還要在袖子里點點劃劃, 凌空抄寫其中的佳詞妙句。

  不知這文章寫得何等精妙,竟能令宋三元如許沉迷。他往日看書都是一目十行, 怎麼看這箱文稿就慢得像是字字都要嚼碎了吞下去似的?

  他越藏著不給人看, 別人就越是心癢難耐地想知道其中內容。但宋時心硬如鐵, 頂著屬下和學生們如怨如訴的眼神, 頂著周王含蓄的探問, 硬是把那箱原稿藏得嚴嚴實實的,沒給人看過一眼。

  他多年趕稿,輸入速度快, 也不過幾天就把那一小箱文稿傳到后臺,然后就專注改稿。

  他當年讀書時,師父就給他看過不少小師兄的文章,他的古文就是在仿寫師父、師兄的文章中學起來的。后來在武平時,小師兄更是千里迢迢地追過來做了他的老師,給他押過不少題目,寫范文讓他背……

  考前背師兄的文章自是不值得提倡,不過也多虧當年那些仿寫和背誦,他能完全抓住小師兄的文風、神髓,寫出的文章足可亂真。

拿他本人寫的現代文翻譯成古文,那就更容易了。

  不過之前上傳文章時只要手在袖子里點點戳戳就能輸入,并不顯眼,所以白天也能干;翻譯這些白話小論文卻是不能叫人看見的,只能晚上下班后點燈熬夜地抄寫。叵耐那竹炭燈泡還不大爭氣,用得久了容易發黑,有時還會燒斷燈絲,他還得去點煤油燈,就著一室甜膩的煤油味和黑煙抄寫。

  幸而他從這趟從榆林轉回來時,找到了西安東面的商州大蛇溝白鎢礦,如今正在開采,將來總有能用上鎢絲燈泡的一天。

  有小師兄送來的這箱稿子,肯定不用愁晉江幣不夠使了!

  他每天看看自己后臺上傳的稿件數量,就能激起無窮的動力和激情,將那滿滿一箱白話文稿改寫成字字珠璣的古文。

  改得十分順利,品讀著也全然是桓凌的風格,唯一一點問題就是古文簡潔,翻譯過來之后比原先薄了得有一半兒以上。而桓凌給他寄來這麼沉的一箱書稿,他這里從周王夫婦到府中官員、普通學子都盯著呢,邊關那邊見著的人只怕也有不少記在心上,等著買回去看的……

  他可怎麼把這厚度補上呢?

  宋時對著桌上拼得整整齊齊的,一薄一厚的兩摞文稿,微微垂眸,思索起了注水的技術——當年他在書店買的那些精裝本,是怎麼把二三百頁的平裝本增厚到跟詞典似的來著?

  首先字體要大,行間距、段間距要拉開,頁邊多留點空,頁邊和段與段之間印點花邊,還要多加插圖……

  對了!注釋!

  用館閣體大字印“桓凌”的文章,用他自己的行楷字體寫批注,甚至可以隨意加些讀后感,他對小師兄的思念之情。讀者看到印出來的書里有兩套字體,有他的點評,自然而然也就會認定原文是桓凌寫的,不會想到所謂的原稿也是他加工出來的。

  這不是想怎麼水就怎麼水了?

  只要整體字多,就能掩飾過原稿的字數問題。反正沒人見過桓凌的手書,他就說原稿因是在草原上寫就的,條件不好,不能像在家伏案寫字那樣寫出精細的蠅頭小楷,誰能拿出證據說不是?

  外頭再包上個厚厚的硬紙書殼,四角包個鋅或錫的護角,又能把書加厚個幾毫米,從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無懈可擊。

  宋時振作精神,拿出一張大稿紙,忖度著如何設計頁面。

  他印過大會講義、編過報紙、寫過版書,如今雖然把主編的位置交給府學校教授,但眼力和實力都在,很快便設計出內頁版式:就照著精裝版古詩文選的格式,文前多夾幾頁前言、目錄、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蘇州碼子標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長長地寫幾段批注。段段空行,章章換頁,夾以插圖——

  這個他自己就能畫,草原上那些動物他差不多都在動物園和動物世界、農業頻道看過,大體都還記得什麼樣。再說他們文人畫兒講究的是重神不重形,畫匠才畫得那麼精細呢,他在屋里憋出來的插圖足夠用了。

  他夜以繼日地熬了幾宿,以毛筆寫出近似油印的字體,更親手調膘膠、訂脊線,叫人打造假金護角,訂好一摞精裝版《北行錄——僉都御史桓凌著·宋時注》,交給府縣學一眾教授、教諭等人付梓。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