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445章

  那兩個家人乘著運糧的船進京,又有周王的人看顧,一路穩妥便捷,到京里各取了自家的禮物回去,到家代主人問候親戚長幼,又盡職盡責地問他當日寄回京的文章可有人評論什麼沒有。

  有。

  評價方向十分豐富。

  隔著數里地的兩座宅子里,桓凌與宋時的大哥都露出了同樣深沉難辯的神色。

  宋時那篇《國富論》與桓凌的幾篇《國富論序》《與鏡川先生書兼薦國富論》《讀國富論記》《再讀國富論有感》《題國富論》《書宋版國富論印卷后》……一進京城,便迅速流傳開,為朝野名士才子津津樂道。

  且不提他那發前人未有之思的工業論,亦不提文中豐富而翔實的實策,更不必點評兩人文章如何氣勢如虹、雄渾有力……單就“國富”二字便已壓倒滿朝“本富”“末富”之爭,先聲奪人,令人無不想先睹為快。

  當然,除了這文章題目精彩,更動人心的還是書信文章背后,兩位作者之間的關系。

  國子監幾名會刻宋版書的學子集齊了桓凌在京流傳的所有相關書信,自己抄錄傳閱之余,更將這些文字都和宋時那篇國富論印刻印成了一本書。

  集兩姓之言,成一家之好。

  這書收集的文章最齊,印得又工整秀麗,干凈美觀,才印出來便被院里搶得一空。原先沒摻和進刻印的庶吉士們也搬出自己的油印機來幫著加印,送遍親朋好友。

  看經濟的看經濟,看農事的看農事,看漢中新鮮事的看漢中新鮮事……

  都不愛看的還能看看桓宋二人在文中涓滴流露的真情,只當是看小說了。

  小說也沒有敢直寫當朝狀元為著四品僉憲拋卻前程,千里迢迢追到漢中的——那本影射他二人的《宋三元義結雙鴛侶》都沒這麼大膽!

  兩家做家長的得人送了他們的文集,都懷著“此乃吾家千里駒”的激動想跟朋友訴說一番。結果出門開文會時,沒聽見多少有志之士對他那工農商并蓄兼容,化末富為本富的說法分析解疑,倒聽了滿耳朵“桓大人這篇《記》中寫了二十三個宋字”,“這篇《題國富論墨卷》中寫到宋大人宵衣旰食,必是兩人朝夕相對的實證”……

  他們沒把酒宴掀了,沒把那群滿心惦記著他們弟弟弟媳私事的讀書人打了,已經算是極有修養了。但見著弟弟送來的家人之后,桓宋兩家都忍不住叮囑:“回去見著你爹/你桓爹,叫他想給你宋爹/你爹寫題跋記序志什麼的也罷,寫一兩篇也就夠了,不必求多。”

  少寫幾篇集結不成冊,傳得還沒那麼快、那麼廣。

  這本書當日被庶吉士印成書冊,因沾了兩人的名聲和傳奇般的經歷,比單人的書信文章傳播得更快。老成謀國的要看,不老成的也要看。就連魏國公王家這樣與宋時結過怨的人家也尋了幾套書來,更遣家中子弟送了齊王一套——

  這宋時自打送過嘉禾,仿佛有些得寵,還得看看他的文章,知己知彼方好。

  齊王翻開目錄,從滿紙“桓凌”中艱難地挑出一個“宋時”,照著頁碼翻開,認認真真看了一遍。

  國富論。

  這名字取得就大氣,建經濟園,以工富民的說法也頗有可議之處,難怪朝中近日建經濟園的聲音日重……

  他豁然起身,將那本書在桌上拍了拍:“本王要上書請愿,主持那座經濟園!”

  他表兄兼舅兄王指揮嘆道:“殿下大度,不過以家祖與父親、叔伯之見,這經濟園在京中卻不好建。那漢中府是偏僻地方,又有周王坐鎮,他要偏寵自家妻舅的人,把漢中交他隨意處置,想怎麼折騰也就折騰了。這京中卻多的是王公貴族掣肘……”

  齊王擺擺手,不以為意地笑道:“他宋時是我皇兄妻舅的龍陽之交,本王還是當朝二殿下呢。京郊除了皇莊外,有幾處地方不是勛貴外戚的,有舅父幫我斡旋,哪家敢磨磨蹭蹭不給面子?”

  況且如今漢中府又押了夏稅入京,說不得又有新瑞穗到,父皇必定更寵愛他。此人才干了得,不該只為他偏向皇兄就主動疏遠,哪怕他不愿投效他們,只要齊王府這邊勤加聯系,多送財帛,早晚連他皇兄周王也要以為宋時跟他有些瓜葛。

  到時候他那位寬容溫和的大哥又當如何?

  齊王這些日子連給父皇選后,親自選個身份遠不及他家的四品小官之女壓在自己母妃之上的事都做過了,心態愈發沉穩,待舅兄離開后便命人備車入宮,求見父皇。

  大婚之事自有舊日父皇娶后的程儀可用,他如今足以抽出一點心思,替父皇盯著“經濟園”的事了。

  但他入宮后,天子并未即刻召他覲見,而是叫他在文華殿后稍待。他在殿里來回踱步,思量著待會兒如何提議,等不久卻見他三弟魏王從正殿出來,腳下生風,帶著幾個小內侍匆匆而行。

  齊王心中不禁生疑,吩咐人出去攔一攔,自己便坐在窗后看著。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