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418章

空勞宵旰憂賢,哪見虜庭流血?任胡塵亂飛,侮辱郊社。堂堂中國,誰是豪杰?蕭蕭白發長扼腕,滾滾青衫弄巧舌。

第191章 

  “農者,生財者也。”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則財恒足矣。

  《大學》這段便是明明白白講出了生財之道當以農為本。農為民生本業, 唯有用心經營田土、修建水利, 從田土中多產糧人,方能使國家穩定、人民豐衣足食。若然土地荒蕪, 百姓不肯用心耕種,一塊田地間只產七八斗麥、一二石米……

  縱能憑末業為朝廷聚得再多錢財,百姓食不裹腹, 天下如何不亂?

  臺上的龐舉子還有點做八股的習慣, 先拔高立意, 講了“農業為本”的要義,然后才翻開講義, 如讀書般講著水稻常見病狀反應的問題:剛栽下去時葉尖變赤是缺草木灰精肥;株身矮小、呈黃綠色是缺農家肥;葉片細弱暗綠, 甚或帶赤點的, 便是缺了宋大人親自尋出的磷肥。

  若剛栽下秧苗時根插不深、田中水多, 泡傷了根須,就容易出這種問題。但若根莖無傷而見稻禾生長緩慢, 有他講過的情形, 便是缺了肥料, 可以到漢中經濟園去買。

  漢中府城東西七十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七里地界, 他們都跟著宋大人走了個遍。凡本地不同地型地勢、水旱田土, 都圈了專門的試驗田,憑府衙財力試驗肥料配方,這才驗證出最恰當的用肥配比與數量, 用后定可保證豐產。

  若不舍得買肥料,要自己追肥,也可以記下稻禾異狀,到宋大人劃定的三十一塊試驗田所在,詢問專門耕種試驗田的農把勢,他們都有經驗。

若然這些人都解決不了,那就到漢中學院尋專修農學的學生,自然能給他們解答。

  臺上龐舉子的講學中夾著廣告,廣告中雜著農學,深入淺出,全情投入;臺下正坐著幾個給宋大人看過試驗田、對照田的莊戶,興奮地高談闊論,講述經驗。臺上臺下的話語相互呼應又奇異地互不干擾,來看戲的莊戶聽了臺上聽臺下,聽了臺下聽臺上……

  縱然記不全臺上的“要使人之力足以治田,田之收足以食人”,臺下的“返青分蘗期因缺草木灰精而生赤枯病”,但在這兩批人數次反復強調下,都已經記住了“水稻有異狀找漢中學院”。

  宋知府要他們記住的就是這點。

  就是辦高價考研培訓班,一堂課上下來也有的是學生腦中空空,如同沒上過這課,何況這些來看熱鬧的鄉民?

  能讓他們記下些現代耕種知識固然可喜,那些記不住專業知識的也不要緊,能知道耕種時向誰取經,用肥料到何處購買,就是他們宣傳工作的最大收獲了。

  宋大人摸了摸下巴,捋了一把尚沒留起來的胡子,含著幾分得意自矜對周王和未來的學員們介紹道:“‘富國必以本業,強國必以正兵。’農桑為天下之本,下官開辦漢中學院,培養的斷不是那等‘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腐儒,而是懂實學、專本業的真名士。”

  每回休沐日,他帶學生讀書之余,總要領他們到漢中經濟園和各區試驗田看看,講解其中所含“物理”,還布置了觀察作業。

  一月一篇,寫成千字小論格式,交他親自批改。

  “致知在格物”麼。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格完之后再寫成文章,不僅能“豁然貫通”天理,還能兼顧著練習考試文體,到考場上自然“下筆如有神”了。寫論文亦不能全盤照抄老師教的,須得過自己的心,如此寫過的東西也就能牢牢記住。

  胸中有物,到上臺講學時便可信手拈來。

  桓凌這小半年在外奔波,沒能和他一起培養他們漢中府學的子弟,素覺遺憾,如今聽他講述教學方法,就像是與他一同教導了這些學生一般,欣然夸贊他:“賢弟總是這般會調教弟子,當初咱們在京里,我就十分羨慕你因材施教之能。如今我回了漢中,終于得機會與你一同教導學生,也能見識你講學的模樣了。”

  是啊,宋三元可是主持過福建講學大會的人,他們在京里就都聽過福建講學大會的聲名,也曾經期盼著他在京城也辦個這樣的大會,自己能得機會上去講講呢。桓僉憲也是在福建講學大會當過老師的,想必教學的功力更深厚。能得這二位親自指點治學之法,本地書生倒是有福。

  宋時被別人吹捧還要自謙,被桓凌夸贊時卻著實有些輕飄飄的,抿了抿唇,含著難掩的笑意道:“其實我教他們的不多,主要是靠練。這些學生初上臺講學時都有些僵硬,甚至不帶著稿子不能講完全場。能得今天這樣熟練,還是因冬閑后我帶著他們在鄉間講過許多場,慢慢練出來了。”

  他講的都是極樸素卻又實打實有用的道理,聽得十位大人頻頻點頭。

  不錯,少年人就該多磨練,年節間也不可放松。

  讀書人豈有只會做文章,不會在文會上講學論道的?看這位舉子坐在臺上講的流利架勢,定是在鄉間講多了,歷練出的氣度與辯才。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