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400章

  他們王爺獻給圣上的禮物里都有,如今只是知道的人少,早晚風靡天下。

  他們漢中宋三元弄出的東西,什麼時候少時興過了?

  棉毛紡線編織出來的衣裳貼身保暖,比單穿棉中衣、外套棉袍更舒適暖和,纏在臉上也服貼、透氣。而且漢中做的毛、皮手套都是分指手套,比一般的并指手套靈活,打仗時抓得穩弓箭刀槍,拼殺時也能省些抓握槍竿的力氣。

  兩軍交戰、刀兵交鋒時,刀槍若握得不穩,命就要沒了。

  周王親衛雖是從京里挑來的世襲軍官子弟,但這一路上也動過槍、剿過匪,說起陣上拼殺之事也不露怯。遼東這些真正久經歷練的士兵雖然看得出他們稚嫩,但為了他們的身份和周王愛惜士兵之情,也肯捧著他們,同他們講些舊日冒大雪戰斗的故事。

  這些士兵們在下頭越聊越親近,周王與李總兵也相處得頗為融洽,但他們說的卻不是兵事,而是屯田。

  遼東土地肥沃,兵禍較西北諸鎮又少,除了日常防虜之外,屯田耕種卻是大事。周王近日讀種田文讀得精神亢奮,對著李大人侃侃而談,談他新學來的氮磷鉀肥的妙用。

  若是遼東也有這些肥就好了,按著宋先生教的法子施分蘗肥,就能種出一株多穗的嘉禾來。

  李總兵雖然管著軍屯,年年還要應付巡府監察,對屯田一事算是十分重視了,卻還真不懂王爺在說什麼。

  因為遼東這天氣種不成水稻,他還從沒想過種水稻的事。

  周王怔了怔,滿心遺憾地說:“本王來遼東路上,見雪下田土油黑,與宋先生所制肥料一般顏色,正是人所說好田樣子。

可惜竟不能種稻。”

  李總兵覺得他這念頭簡直是異想天開,只是看在他是王爺的面上不肯嘲笑,溫和地笑了笑說:“遼東終究太冷,稻秧縱插下去也不好生長,除非是有神仙授了良種,能教稻子生在遼東吧。”

  若真有那樣的神仙,他們遼東鎮軍士就敢把本地寺廟都扒了,供起他來。

  周王嘖嘖地嘆著可惜,桓凌卻看了他一眼,目中閃動著明銳的光芒,輕輕抿唇,吞下了一句反駁:時官兒跟他說過,后世遼東一帶就是產糧基地,產的大米油潤香甜,是粳米中的上品。

  這麼好的土地,早晚時官兒能種出合適它的好稻種,不會叫它總能只種麥豆梁秫的。

第183章 

  周王這一趟就是來料理征發民夫之事的,因正說到屯田, 便向李總兵要了花名冊, 清查今年征兵事宜。

  好在遼東沒有多少人事變化, 經歲所歷戰事也不甚多,征補兵員也是依制而來, 不似陜西鎮、延綏鎮等近年邊患頻發、人員代易頻繁之地,竟有強征良家子入伍之事。

  桓凌幫周王看過花名冊上人員變動,與往年征兵人數比較;再比較屯田、子粒、草料、軍馬……順手還從地里挖了一袋黑土回去給宋時做樣本。

  雖才入冬不久, 土地卻早凍得硬硬的, 上面覆了層厚實的雪毯。他領人挖土時先下鏟子鏟掉一層沒到小腿的積雪, 再動了身窄而厚實的條鋤,才將底下凍土挖出來。

  挖這樣的凍土, 條鋤都嫌不夠尖銳有力, 看得他直想派人打一把十字鎬來。可到了春天雪化之后, 這土地卻又著實濕潤肥沃, 仿佛用手一攥都能攥出油來。

周王還記得當初看天臺山下旱田時,在宋時手中見著的那塊夾雜著點點黑色有機肥的棕黃田土, 看著這油黑的土塊, 驚艷得倒吸一口冷氣——

  這土得有多少肥力在里頭!

  恐怕不必摻什麼農家肥就能耕種了吧?

  能不能長十三穗的祥瑞?不能長水稻, 那麥子以不能分出十三穗?

  不能, 麥子分不出那麼多穗來。

  桓僉憲淡定地把周王從十三穗的魔障中拽了回來, 含笑答道:“麥穗一株多在兩三穗上,至多不過八、九、十穗,若有一株九穗的麥子, 實可算難得的祥瑞了。咱們漢中種的是過冬的小麥,如今都該栽種下去了,待殿下回去,便可見田間越冬的麥苗。”

  反正如今水稻早已收獲,漢中府的十三穗瑞稻應當已由褚長史押解上京了,兩人說起話來也不特意背人。司馬右史也早知道府里產有嘉禾,一樣飽含欣慰和期盼地聽著,唯獨李總兵聽著他們口口聲聲“十三穗”“九穗”地議論著,以為他們是在發夢。

  他也讀過幾章史書,漢光武帝出生時才有天降祥瑞,一莖九穗,這幾位又是王爺又是御史又是長史的,不能這麼胡說吧?他們大鄭……

  他們大鄭不是要有皇孫了?

  這位皇孫生時便有嘉禾異象?

  李總兵腦中猛然爆開一個念頭,止不住心思飛轉,心跳加快,臉頰漸漸透出血色,有什麼念頭急迫的要從腦中掙出來。他雙目怔怔看向周王,不知自己何時開了口,朝著那邊叫了聲“殿下”。

  周王看了他一眼,含笑問道:“李總兵有何事要問?”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