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357章

  既有專人來回事,宋時就不只問流民中人,改問起了整座養濟院的人員比例,配備的管事、雇工人數,又問他們平日安排院中收養的孤老做什麼活計貼補生活。

  那管事哪敢當著他的面說出院里讓朝廷撥銀子撫養的人接外活賺錢的事,忙指天誓日地向兩位大人保證,他們一分銀子也不敢克扣,更不曾指使院中孤老病殘干活。

  宋時冷笑一聲:“本府還不曾說什麼,你何必心虛。”

  朱大人也覺出不對,沉下臉看向那管事,瞇著一雙精光四射的鳳眼說:“難不成你敢苛待那些鰥寡孤獨、篤疾殘廢之人?!”

  管事連連稱不敢,宋時淡淡道:“下頭養濟院中常有暗中扣下撥款,令院中收養的人自家做活賺錢貼補之事,以后朱大人多使人查查便是了。不過今日我無暇問理此事,卻是要問問你,這些人中還有多少能自理的?若還有年輕、能自理,愿學些手藝自力更生的,府里也可安排手藝人教他們。”

  朱縣令忍不住出聲勸道:“大人,若要尋人教他們手藝,平日朝廷給撥的善款可不夠……”

  朝廷撥的善款不夠,就是貸款也得讓他們學會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然這些殘病之人又做不了重活,難道真就只吃這一個月三斗米、三十斤柴的東西?

  如今這年頭就是僧人都會做鉛粉、尼姑也做得一手好針黹,還不都是為了多賺些銀子,自己過得好些。這些人雖然收容到養濟院中,可一個月指著朝廷那點柴米布匹也吃用不上什麼,還是要學點本事傍身,將來才有自立的指望。

  何況朝廷那點救濟還不知多少人盤剝,養濟院若真養不起他們,鬧出人命,他們做領導的都得背責任。

  宋時掃了養濟院管事一眼,對朱縣令說:“也不必尋人教什麼秘法,只須教他們些平常手藝,能賺幾個錢安養自身就行。若有身體稍好,又勤快肯干的,將來說不得還能攢起銀子成家立業,不必一輩子留在養濟院中。”

  他在廣西、福建都有推行此事的經驗,除重病臥床的,其他人都能學會自養自身的技術。

  譬如紡線、織布、縫衣、針織……他正介紹著自己在南方的經驗,朱縣令卻忍不住笑道:“這些不都是女子做的事?哪有男子紡線織布的,大人雖是好意,只怕他們做不來。”

  宋時笑道:“這世上哪有什麼做得來做不來的,無非是沒逼到那地步。”像他剛穿越時,大腦還沒發育完全,為了不浪費下載好的幾篇論文,還不是拼了老命背下來了?

  后來雖然沒做成旅游規劃,推廣他們福建講學論壇時也用上了一點相關理念,將一個地方論壇宣傳得天下皆知。

  所以說藝不壓身,多學沒壞處。

  還有育嬰堂,那里收養的健康女孩兒多,大一點的也能開始學做女紅了。府里再撥些銀子給他們添幾架紡紗、織布機,一人發給幾斤棉花,叫她們自織自賣……

  ……紡紗機!

  大鄭朝的布料可是和銀子一樣的硬通貨,要改善本地人生計,還有什麼比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騾機這種上過歷史課本、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一下子拔高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神器更快的?

  漢中府雖說不種棉花,但稍北方的鳳翔便是產棉大府,他們買了棉花運來,再紡成紗、織成布賣往外地,中間就可以賺上不少。

  甚至也可以考慮在本地推廣棉花栽植。

  雖說漢中府人不慣種棉,但因這時代還不像他們后世一樣有農藥、化肥保證,所以麥田一年只種一季麥,之后再種的便是豆類、油菜等,其實也可以改種棉花。

  如今他已經找出了含美鈣的白云石、磷塊石、軟錳礦,還可用草木灰制造鉀肥,那麼唯一不能大量補充的也就只有氮肥了。然而棉田間又能套作大豆、豌豆,豆根上的根瘤正好可以固氮,如此看來,小麥、棉花輪作也不至于耗費太多土壤中的營養。

  ——哪怕為了保護地力,只兩三年輪一次,也頗能提高農戶收入了。

  不過不能急,慢慢來。

  現在工廠沒建、化肥沒配起來,急匆匆地便要農戶種棉,若種不好,反耽擱了他們這一年種油菜、豆類的收入。他做知府的有家有業不怕損失,那些小戶百姓卻指著地里收成活命的,若政府一個引導不好,就是千萬人家的破產……

  他用力按了按眉心,深吸口氣,壓下有些急切的心思,抬眼看向下方立著的管事:“銀子等我回頭撥下,你們把人組織起來,按年紀、殘病等級、自身興趣分開,聰明靈巧的便教裁衣縫紉、紡紗織布;手粗腳粗的就學織履、編筐……這些又不是什麼能留著傳家的技藝,我不信你們找不到師父。”

  此事便由南鄭縣派人盯著做。

  看南鄭縣之前處理流民的效率,可知這位縣令是個勤謹用心的人,而且這收養孤老殘病的事又是他報上來的,由他處置自是最合適。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