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333章

  事事都提前有安排、有對策,哪怕他也如嚴大人一般中途改調往別處,也不會耽擱府中事務,留下他這幾天查出的那些紕漏了。

  如何?

  宋大人笑吟吟地詢問諸位同僚的意見,眾人卻還能說得出什麼?

  趙同知與苑通判、程經歷都知機起身地應道:“宋大人所言極是,我等也愿追附大人驥尾,將漢中府整治一新。”

  宋知府十分滿意他們的態度,叫他們依著自家習慣回去慢慢寫。五日內交上來就行,也不可急于交差,耽擱了本職工作。

  這幾天暫不開全體例會,有什麼事他單獨找管事的官吏開會,給大家一個適應期。

  太好了!

  本府素來沒有開會的習慣,別處任上也都沒有,至多是府尊大人叫幾個人進去商議某事,還從沒有這樣管頭管腳的。以后的“例會”恐怕就要成例,再逃不脫,眼下能放松幾天也是好的。

  眾人悄悄松了口氣,起身辭別宋大人。

  宋時目送他們出門,又將禮房書辦招來,拿出自己新寫的堂規——也就拿他在福建時定的堂規式改了改,加上早晚例會這條規矩,吩咐道:“抄幾份送至各廳、各房存放,拿榜紙抄一份帖在墻上。每天早上挑一名書吏輪值,集府中在班衙差到堂規前,替他們念一遍,督促眾人依本府的規章而行。”

  幾位上官開例會,下頭文書、衙差不用開,也得知道他這新知府的規矩。知道了他的規矩再犯錯的,就別怪他從重糾罰了。

  那名書吏深深點頭,捧著堂規回到禮房,交待了新堂規之事,與房里同僚一道抄寫,抄好的便先送往幾位大人手中。

  趙同知口中發苦,偷偷拉出兩位同僚,趁大人正在衙中批復公文,三人偷偷交流了一番:這位宋府尊外表看著像個不染世俗的山中高士似的,管起事來怎麼這樣嚴?

  難不成這是翰林院的規矩,他從京里學來,就拿到了這小小的漢中府衙?

  苑通判嘖嘖嘆道:“何時聽說過翰林院規矩嚴的?翰林不都是名士才子,不沾俗務,成日做詩會、文會,在院中養望的麼?”

  這只怕是宋三元自家的規矩嚴。

  不信看看桓御史到本地這些日子,不也成日關在府里辦差,只偶爾隨周王巡視本府幾處衛所屯堡麼?他也是二甲前十名的進士,曾在講學大會上揚名福建的人物,若非家里管的嚴,豈能不愛與前輩們喝酒、游江、講學、賦詩?

  必定是宋大人馴夫有方!

  趙同知年長幾歲,資歷更深,深沉地搖頭:“這也未必。二位賢弟想想,桓大人是御史出身,都察院是什麼地方?是規勸天子、糾察百官風紀之所,定然比才子匯聚的翰林院規矩嚴整。我看是桓大人家法森嚴,管得宋大人自然成習慣了。”

  早晚請安報備,豈不是做丈夫的本份?若不然怎麼是宋大人晚上散了衙去尋桓大人,不是桓大人上門來服侍宋大人呢?

  這兩位大人同氣相合,懼內懼得光明正大,只一位程通判不大懼內,說了句公道話:“或許宋大人這般行事不是家里定的規矩,就只為了將漢中治得更好,叫周王看在眼里呢?”

  兩位上官憐憫地睨了他一眼,仿佛在可憐他不懂閨房之樂。

  趙大人親自給他解釋道:“宋大人家中就是有萬般規矩,如今出京在外,父母都不在堂,豈有不想松快松快的?何必定要按時點卯、散衙?必定是桓大人管得嚴,定要他在周王面前給自己掙個面子,他才定出這些規矩來。”

  三人想起府尊交待的“計劃書”就頭疼,只能靠這種議論聊以散悶。正在同知廳里說話,外頭差役忽來敲門,說了聲“宋大人”。

  三位大人齊齊閉了嘴,又羞愧又緊張,不覺雙頰泛紅,動作都有些僵硬。幸好門外很快傳來了下一句:“宋大人要帶工房俞書辦去查看修繕周王府的磚料、泥灰燒制進程,請同知大人代掌府中事務。”

  趙同知應了一聲,長長吐了口氣,低嘆道:“果然不可背后議論人是非。唉,宋大人真是雷厲風行之人,這就出城查看磚窯去了,恐怕到五天后也得緊著催咱們要文書,還是早些趕出來吧,例會上人多,若拿不出來可太失面子了。”

  三人心有戚戚,各自回到二堂,拿著宋大人贈的紅頭稿紙發愁,宋大人卻踏著大好春光,帶著書辦、本府在班的石匠、泥瓦匠,往城北石堰寺而行。

  他花了十五塊錢新買了一篇包含漢中礦產地圖的論文,里面就寫到天臺山石堰寺一帶藏有大型石灰巖礦。本地石灰巖礦藏豐富,在城外上下梁山也有兩處礦脈,他特地出城數十里來到石堰寺,為的卻不光是石灰巖,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石灰礦伴生著一個中型白云巖礦。

  這種礦物他新查過,混入水泥燒制,可以縮制水泥固化時間,煅燒成白云灰后可以作涂料,顏色雪白、防水耐火,正可用修繕周王府的借口報上巡撫楊大人,請求調撥此石。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