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第172章

  且不光身份低,做官之后的職位也低。前三分之二的還好,外放個縣令,至少能得實惠;若考到后三分之一里,就只得在清水衙門里做個碌碌小官,不知苦熬多久才能出頭。

  他直接拿自己舉例說:“我放到外任上只做個府通判,我家伯父卻是布政使司參議,單看身份遠高過我。可我回京后能進都察院,他卻只能在鴻臚寺任閑職,豈真是因為與王妃親疏之別?自然不是!若我沒考這二甲第十,沒進過都察院,這趟回京也只能任個閑職,回不得院里!”

  別的不說,如今他若不在都察院,只在清水衙門做個閑職,朝中的大事也不能知道的那麼清楚詳細,又怎敢押殿試考題?

  他揚了揚手頭自己印的油印卷紙,說道:“今年山東、河北、廣西、云南等地屢有災異,雖糧倉湖廣、江南皆遇豐年,但云南土著屢有叛亂,山東災荒之后有流民作亂,北邊瓦刺又有興起之勢,一年數次騷擾邊城……”

  內有饑荒、外有邊釁,須得押一道“務本重農、治兵修備”的題目;但邊患也如今還只是癬疥之患,朝廷心腹之患還在于災荒、流民,所以又可以押一道“剛柔并用、安民教化”;治災、安置流民都要銀子,這幾年為了周王的親事又費了無數金銀,所以也該押一道“君臣一心,理財之道”……

  殿試就只考一道策問,桓凌就只按日子隔天押一道題,讓他依著殿試的時間做。今日他已經起晚了,又講了些當今時政,時間上怎麼也來不及,便從三月二日起,做到三月十二。

一日做題,一日判卷、分析,臨考前還能給他放兩天假。

  宋時之前忙著會試,沒按殿試格式答過題,這一天便先看著桓凌抄來的前科的三甲卷和他自己的答卷,揣摩格式和風格。

  會試五道策問加在一起二三千字,殿試一道策問就得上兩三千,等于是論述題和論文的差別,若抓不好節奏就難寫出這麼多字。

  然而……

  對不起,他是編扯出五萬字小論文的男人,兩三千的殿試策毛毛雨啦。

  他一面翻著“古帝王大經大法,俱在《周書·洪范》……三德是為權衡。又謂皇極以體常、以立本,三德以盡變,以趨時……”的模擬卷,目光不必往稿紙上落,就精準寫下了大小寫合度的標準開頭——“臣對臣聞”。

  殿試題是天子臨軒親策,出的是制策,所以考生答題時就要以臣子身份回答,而不能像會試時那樣光禿禿給個開頭。

  策問中只要出現這個臣字就要縮小寫,只能占半個格,在格內偏右側寫。幸好別的字不用有體形上的變化,只和別的考試一樣,遇著皇帝、陛下、圣、先皇廟號與詔、圣諭之類天子所發的文體頂格寫,贊美皇帝的詞語和朝廷、廷等空一格,不至格式犯諱就行。

  他從十四就考過童子試,這麼多年也可以說是身經百戰,閉著眼放手去寫,到該進格的時候,也就跟撥算盤一樣自然地進上去了。

  這一題要義在三德,即是“仁”“明”“武”三種帝王之德。先把帝王和“德”捆綁到一起,總論帝王為何要行君德,君德分哪三德,再分三大段論述“三德”的要義,舉例支持其好處……

  八股文有規定的制式,策問卻沒有。

他寫八股的年頭都沒有開始背論文的長,現代論文那種清晰條理的格式簡直是印在骨子里的,寫出來就是這樣的有理有據有力量的文章。

  六篇模擬落到別人身上,足可以把人累死,他一天寫兩三千字卻可以不當回事,甚至上午就把策問趕出來,下午判卷論題,剩下的工夫還能跟他師兄談笑風生。

  他師兄看著他的策問,也越來越有信心,雖然當著他不說,背地里卻要跟人說一句:“宋師弟的文章在我之上,我家這些兄弟合在一起通不如他的才學好。”

  他不光會寫,還真正見過百姓疾苦,知道如何治理一地,甚至也懂得兵法——沒見他看過什麼兵書,但他寫起如何御敵于境外、如何應對過境流寇,竟也都有模有樣。

  若真把他擱到戰場上,怕不是當今的陳慶之?

  桓凌恨不得立刻提筆夸夸他師弟,又怕考前說得太大壓了他的福氣,只寫出來自己看看,就夾進書里收了起來。

  在他們日復一日的練筆、講讀中,廷試之日終于來到。三月十五日清晨,宋時便換上嶄新的毛青布儒衫,騎著兄長進京后租來代步的寶馬,馱著耳籃、帶著書童,意氣風發地進了內府。

第78章 

  殿試是在奉天殿舉行。

  四更起,丙子科宋時榜的考生便被陸陸續續通過搜檢進到殿內。有當值的小內侍引著他們依次序入座, 還給倒些熱水, 沒吃早飯的考生就能趁此工夫就著熱水吃上些干糧點心之類。

  宋家是保定人, 老家產驢肉,早上帶的就是蒸餅夾醬驢肉。

蒸餅滴油不沾, 不怕臟手,里面夾著整片厚實的驢肉,吃著也不掉渣。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