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雖然有三份,措辭也各不一樣,但說的卻是同一個意思,皇帝看完之后就留中不發了,但是京城官場沒有秘密,奏疏的內容依舊經由通政司悄悄流傳了出來。
能夠當官,且在千軍萬馬的廝殺中脫穎而出,當上六部九卿的官員們都不會是省油的燈,從劉健他們的奏疏中,這些官員窺見了不少問題。
問題一,內閣本有七人,如今上疏的卻只有劉健徐溥唐泛三個,可見內閣里面意見不一,其他人很可能是支持皇帝廢太子的,最起碼也不反對。
問題二,劉健等人選擇直接上疏,而非先找皇帝當面溝通,可見他們在那之前很可能就已經與皇帝談崩了。
就像天現異象往往有不同解釋一樣,泰山地震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并非一定就是與廢太子有關,也可以用皇帝怠于朝政來解釋,端看別人想要怎麼說。
也就是說,現在擺在朝廷百官面前的,其實就是幾個選擇。
他們到底要不要跟著劉健他們上疏,還是裝作不知情?
如果要上疏的話,又該支持哪邊?
將地震跟廢太子聯系在一起,那無疑就是站在萬黨的對立面,萬一最后陛下固執己見,太子當真被廢呢?
那現在上疏的這些人,以后通通會得罪新太子。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走向。
就像一輩子待在欽天監,天天跟星辰打交道的人一樣,他們終其一生別說窺透天機了,可能連自己的命運都未能看透。
可是命運的車輪不會因為個人的惶惑就停止往前,即使帝王的意志也無法扭轉。
所謂人定勝天,其實是無畏無知且可笑的論調。
皇帝終于害怕了。
他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三封奏疏,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被一場地震徹底擊潰。
無論萬安等人如何努力說服也沒有用,皇帝自己也有思考能力,他不是傀儡或傻子,地震的事情就像一道警鐘,一下子將他給震醒了。
他何嘗不知道萬安等人之所以費心擁立興王為太子,只不過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已。
但從頭到尾,皇帝想要廢太子,既不是為了萬黨,也不是因為討厭太子,雖然那只是原因之一。
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讓萬貴妃失望。
當年萬氏的兒子夭折,讓兩人大為傷心,而且在那之后,萬氏再也沒有所出,這江山傳承,將來終究不會由他們倆的兒子來肩負。
既然萬氏喜歡興王,討厭太子,希望興王能夠繼承皇位,皇帝也愿意達成她的愿望。
反正兩個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誰來當儲君,對皇帝而言都沒什麼區別。
只是這一次,皇帝猶豫了,不是來自大臣的反對,而是來自上天的預警。
難道連上天也不愿意讓我和萬氏如愿嗎?
難道上天也認為朱佑杬無法取代朱佑樘嗎?
成化帝終究不是一個毫無責任心的人。
他雖然對朝政提不起什麼興趣,更樂意養鳥種花作畫,不過自幼被立為太子所受到的東宮教育早已深深地銘刻在他的腦海,關鍵時刻,心愛女人的愿望與朱明江山的擔子在他心中權衡搖擺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
“萬姐姐,是朕對不住你!不是朕不愿意立朱佑杬,而是朕不能不向列祖列宗交代!”皇帝握著萬氏的手,略帶痛苦地對她如是道。
“陛下何必說這種話,是我福薄,上天不想讓我的兒子當太子,不想讓我當皇后,如今更不想讓我看中的孩子如愿以償,只怕我這輩子,也沒有這樣的命了。”萬貴妃同樣嘆息,她雖然脾氣暴躁,可并不是會一味發脾氣的人,若是那樣的話,也不可能在皇帝幼年時期給予他無盡的溫柔與撫慰了。
聽了她的話,皇帝只會更加內疚痛苦,他是真心深愛這個女人,他這輩子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可哪怕是失去帝位,他也不愿意失去眼前這個女人,但他現在的確還在朱家的帝位上,他的性格也讓他無法罔顧所有反對聲音執意去干一件瘋狂的事。
“不會的,你沒有福氣,朕就把福氣分給你。等朕百年之后,就立遺詔,讓他們遵你為皇太后,朕知道你不喜歡太子,但他是個孝順孩子,一定不會違逆朕的意思,他會代朕好好待你,侍奉你安享天年的。”
萬氏不能不感動,這個整整小了她十九歲的男人的確對她足夠好了。
她也曾為了皇帝后宮層出不窮的嬪妃和子嗣跟皇帝大肆吵鬧,甚至對那些女人和孩子下盡毒手,而皇帝明明知道,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時候她也會想,這是不是上天的報應,因為她殺了那麼多條人命,所以注定她生不出兒子,也不能當皇后。
但是有時候,她心中又會涌起一股不甘心,覺得憑什麼我費盡心力將你撫養長大,在你落魄的時候,連你生母都不敢來探望你,若不是我,你現在早就死在深宮之中無人知道,可是到頭來你竟因為你母親的反對,就不敢立我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