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第194章

    據說當時北宋幾位皇帝甚至連骸骨都被挖出來燒掉,更有無數寶物被進獻給元帝忽必烈,被用來裝飾寺廟。

    有感于此,太祖皇帝下令將那些已經被掘開盜洞的帝陵重新填上,加以修葺,禁止百姓樵采,又命當地官府安排民戶進行看守,并酌情減免那些守陵百姓的賦稅,這才遏制住了盜挖的風氣。

    然而這已經是大明開國時的舊事了,帝陵畢竟就擺在那里,總會有宵小之徒為了一夜暴富鋌而走險,連不知道具體方位在何處的秦皇陵都有人去打主意,更何況是方位明確的宋帝陵。

    而且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北宋帝陵與前朝略有不同。

    唐以前,許多帝陵不立碑,以深埋的方式,將陵寢安在地下,最典型的就是秦皇陵。

    在漢代之后,墓葬逐漸流行“因山為陵,鑿山為藏”,這種方式在唐代正式形成制度,唐代皇帝基本都是在山陵鑿出自己的墓室,將陵墓藏于深山之中,一來顯得有氣魄,二來也可以盡量減少盜墓者的光臨。當然人的辦法是無窮盡的,后面一個作用基本是作廢了。

    到了北宋這里,出于當時堪輿風水上的考慮,帝陵沒有像唐代帝陵那樣鑿進深山,而是選在了嵩山對面的丘陵上,北靠著洛水,再往前不遠就是黃河。

    加上宋朝南遷之前的七位皇帝的帝陵皆在這里,彼此相隔不遠,對心懷歹意的人來說,盜起來還挺方便的呢。

    所以即使附近有民戶看守,但宋帝陵的盜墓事件依舊零星發生。

    除了元代,歷代得了天下的朝廷都比較注意保護前朝皇帝的陵寢,本朝也不例外。朝廷明令禁止盜陵之事,不過屢禁不止,以往也沒有形成什麼規模,是以當地官府發現之后把人抓起來也就是了,并沒有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就在最近,就在北宋帝陵所在的鞏縣,發生了一樁十分古怪而且駭人聽聞的事情。

    據說從一年前起,每到深夜時分,附近百姓總會聽到從永厚陵和永昭陵那里傳來奇怪的聲響,他們一開始還以為是風聲,結果細聽之下又發現好像是哭聲。

    永厚陵是宋英宗趙曙的陵寢,永昭陵是宋仁宗趙禎的陵寢。

    趙曙是趙禎的繼位者,但卻不是趙禎的親生兒子,因為當時趙禎的親生兒子都死光了,只好從宗室里過繼了趙曙。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問題是,三更半夜的,帝陵那里怎麼會有哭聲?

    宋朝皇帝們都死了多少年了,早就沒有孝子賢孫了,就算有,又怎麼會選擇半夜跑去那里哭靈呢?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

    附近村子的百姓本來就還負有兼職守陵之責,于是在連續好幾晚都聽見哭聲之后,就有幾個村民前往永厚陵查看。

    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村長這才意識到不妥,一邊發動村民前往尋找失蹤的人,一邊上報鞏縣官府,官府那邊派了人下來,也找了一圈,都沒找見失蹤的人,帝陵就建在洛河邊上,官府猜測這些人可能是在夜里走的時候,不小心掉進河里去了。

    有了定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哭聲沒有再響起過,村子仿佛又恢復了寧靜,除了那幾家死了親人的村民,大家都已經逐漸淡忘了此事。

    但就在半年前,那個瘆人的哭聲又出現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大聲,隱隱還伴有雷鳴之聲,村長不敢大意,連忙又上報官府,鞏縣縣令因為上回的事情,覺得那村長是在小題大做,很不以為然,但因為有帝陵在,還是讓縣上的捕快帶了幾個人,去村子查看情況。

    這一查就在永厚陵與永昭陵附近發現兩三個盜洞,似乎之前又有盜墓賊看上了這兩位皇帝的陵寢,前來光顧過。

    事關帝陵被盜,鞏縣縣令不敢大意,就命幾名捕快連同村子里年輕力壯的六個村民一起在帝陵附近蹲守,希望抓住那伙盜墓賊。

    村長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身為一村之長,責無旁貸,也在其中之列。

    第一天過去,帝陵附近靜悄悄的,月光如水,旁邊就是洛河流淌而過的聲音,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一切都很平靜。

    第二天過去,同樣如此。

    第三天,出事了。

    三名捕快,六個村民,加上村長,去的時候是十個人。

    但最后只回來了兩個。

    一個是捕快,一個是村長。

    一個瘋了,一個傻了。

    瘋的是捕快,他與村長一前一后,從帝陵附近跑回來,神智混亂,見誰打誰,更別說清醒明白地說句話了,村長則一臉驚恐,渾身鮮血,差不多就快可以去跟捕快作伴了。

    經過大夫的診斷,那捕快是驚嚇過度得了失心瘋,估計一輩子也就是這樣,治不好了,村長雖然年邁力衰,但畢竟經歷的事情多,所以反而比年輕人要耐得住一些,休養一段時間,精神也就慢慢地恢復了。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