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還是太子的時候,因為太胖沒法騎射,朱棣看他很不爽,曾經想要廢掉他,多虧了張氏從中轉圜,才幸免于難。
朱棣是個什麼人?他是幫著老爹打江山,又親自上手奪了侄子皇位的人,這樣的人性格強勢剛硬,絕對不會好相處,然而張氏卻能得到朱棣和徐皇后的喜愛,并且還記錄進史書,這相當的了不起。
所以說娶個好老婆是很重要的,進可定國安邦,退可保家平安……
扯遠了,繼續說張氏,等到張氏被立為皇后,史載有句話,說她“中外政事,莫不周知”,這是什麼概念?
無論大大小小的國事政事,張氏都是知道的,誰告訴她的,自然是她老公朱高熾啦。
朱高熾不僅主動告訴她,還會征詢她的意見,再看宋朝,即便是著名的劉太后,只怕也沒有這種待遇。
等到朱高熾掛掉,張氏的兒子朱瞻基當皇帝,張氏成了太后,也并沒有因此就遠離政事,朝政大事,兒子照樣還要征詢老娘的意見,張氏也毫不避諱地教育皇帝,對前朝施加影響。
當然,這種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并不是急吼吼地冒出來干政。
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好像明朝后宮都是無所作為,就算留名也是萬貴妃那種跋扈的宮妃,對歷史沒什麼影響。
其實不是的,明朝在立太子這種事情上,很多時候都要得益于太后支持,一個強勢的太后完全可以左右朝政,譬如張氏,又譬如后來的孫氏。
只是因為明朝后宮多數都選自普通家庭,她們本身見識眼界有限,大都是進了宮之后才開始學習,而學的又都是太祖皇帝讓她們學的女四書,所以很容易養成不干政的習慣。
像張氏,她資歷足夠,眼界足夠,威望足夠,大臣們還主動請求她垂簾聽政來著,只是張太后自己拒絕了而已。(大臣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曰:毋壞祖宗法。)
縱觀張太后一生,雖然老公外形不帥(體肥碩),除了她之外還有不少小妾,但張太后自己聰明又厲害,連老公的皇位都是靠她才保住的,在老公死后還能繼續當太后,太皇太后,兒子孫子孝順不說,還對她言聽計從。
再看萬貴妃,強勢了一輩子也就是強勢在男女關系上,連朝政都沒留下多大影響,大家還盡是記住她的壞印象了,一提起她都是“哇,那個大了皇帝16歲還被皇帝專寵的貴妃啊”。
實際上萬貴妃哪里專寵了,朱見深雖然喜歡她,但睡過的女人照樣一大堆,還生了一大堆兒子,萬貴妃心里難道就真的很痛快了?
所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俺覺得像張氏這樣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贏家。
第 21 章
過了好一會兒,阿夏出來了,手里捧著碗碟,交給阿冬。
阿冬接過手,利落地往灶房的方向走去。
那頭阿春剛剛用完飯,從灶房出來,看見阿冬過來,忙道:“你怎的也過來了,碗碟可以先收出來放一旁,太太身邊沒人,萬一她有事要吩咐怎麼辦?”
阿冬笑嘻嘻:“阿春姐姐別擔心,阿夏姐姐已經回來了,她在太太那里守著呢!”
阿春蹙眉:“阿夏不是說身體不舒服麼,我還讓她這兩天去看病抓藥了。”
阿冬道:“對呀,阿夏姐姐說她小日子來了,我看她走路似乎確實很難受呢!”
阿春訝異:“她小日子來了?我怎麼沒瞧見她的騎馬布,莫非是今日剛來……”
話剛說完,似乎意識到自己的話對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說很不妥當,連忙住嘴。
“好了阿冬,你去歇息罷,太太那邊我和阿夏在就行了。”
阿春回到張氏的院子時,便見阿夏正好從里面出來,她仔細端詳了一會兒,發現阿夏的臉色確實有些蒼白,便迎上去:“阿夏,你今日去看大夫了麼?”
阿夏笑了笑:“去了,不過大夫那邊人太多,我又怕這邊太太有什麼事情要吩咐,你一個人忙不過來,等不及就先回來了。”
阿春嗔怪道:“我做事你還不放心麼,讓你去歇息的,又跑出來干活,行了,快回去躺下罷,太太這邊我來就好!”
阿夏向她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太太剛歇下。”
阿春點點頭,面有憂色:“太太還是心情不好嗎?”
阿夏嘆氣:“是啊,我勸了她幾句,讓她早點休息,她說有點頭疼,讓我們今晚沒事都不要進去打擾她。”
阿春:“太太睡在里屋,我歇在外間,不妨事罷?”
阿夏:“里屋和外間只隔了一扇門,太太讓我們出去,應該是不想我們半夜在外間翻身的時候吵醒她罷?你也知道太太頭疼起來就很淺眠的。”
阿春:“說得也是,那我就在外頭將就一宿罷。”
阿夏:“我陪你。”
阿春推了她一把:“不用,你快去歇息,你看你臉色都難看成這樣了。”
阿夏道:“今日本來就該我當值的,怎麼能拋下你去休息,我陪著你罷。”
阿春:“阿冬方才不是說你小日子來了麼?”
阿夏:“是啊,今天剛來的,不過現在好多了,只要坐著就不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