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腐腐之光 被將軍擄走之后 第372章

《被將軍擄走之后》第372章

  他們這麼賣力地吹元里吹楚賀潮,給元里這麼多錢也不過是為了自證自己的清白。但元里怎麼能允許他們這麼簡單就洗掉污水?

  他直接讓丁宗光把這兩人送來的東西原樣送回去,再讓丁宗光同他們說一句這禮太貴重,他收不起。

  這些錢財可沒有車、惠二人留下來的“把柄”重要。

  *

  即便有了相鴻云和詹少寧的幫助,政事堂還是忙不過來。冀州各郡地方官員人手不夠,加之許多官位都要換上元里的人,可用的人就更加不夠了。

  不只是冀州缺少人手,遭受戰火更嚴重的并州到現在也很缺人手,在并州忙碌的官員們幾乎每一年都要走訪各地征辟大儒名士來為并州效力,但猶如杯水車薪,還是不夠。

  在這幾年里,糧料院的情報人員已經深入到了各地郡縣之中,親身入底層之中實地走訪,從縣令開始探查幽州、并州、冀州的官員情況,并將品行不端,具有貪污、欺辱百姓等劣跡的官員名單統計給了元里。

  如果是以前,元里還需要忍,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口氣撤掉這麼多人,也沒有足夠的官員人數填補上去。但封公之后,元里不需要忍了,他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將這些官員全部換掉,因為他成了冀州和并州真正的主人。

  他也確實沒打算忍,不過人撤掉可以,填補的官員去哪里找呢?

  如果想要將幽州、并州、冀州大換血一遍,元里最少需要六百名官員。

  上哪里能找有才能、會識字、能做官的六百個人?

  元里沒有苦惱多久,一個早就有了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漸清晰。

  ——科舉!

  如今的選官制度還是察舉制。世襲、舉薦,豪強士族之間彼此纏繞,靠著血脈和關系鋪開了一張大網,牢牢將官位壟斷在了自己手中,讓文字和知識成為上流人士特有的資源。

  普通的百姓們永遠也接觸不到這些資源,他們只能種一輩子的地,然后子孫后代也跟著種一輩子的地。他們不可能變為官員,百姓和做官之間有一條天塹。

  科舉就是打破天塹的橋梁。

  為不具備貴族、士人身份的人提供參政的機會,借此打破豪強士族對官位和知識的壟斷。科舉是封建時代最為公平的官員選拔形式,是真正能讓底層人一躍飛天的機會。*

  元里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用科舉制代替察舉制的念頭,如今他成為了聞公,北方三州統一,即便他用比較另類新奇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也沒有士族和豪強敢置喙,他在自己的地盤搞,選的是聞公國的官員,又不是北周朝的官員,外人憑什麼多說?

  想到這一點,元里覺得他是時候將科舉拿出來了。

  當天,他便召集了政事堂的官員,讓他們將自己會在冀州鄴縣舉辦一場人才選拔的事情布置下去,并將這次選拔命名為科舉。

  科舉將會進行分科考試,最后以成績定取舍,最后選拔出來六百名人才。

  聽到這件事,群臣都感到新奇極了。因為元里的身份足夠高,又在部下之中極具威勢,這又是元里成為聞公之后的第一個命令,眾人都沒有反駁,劉驥辛率先問道:“主公,不知這‘考試’是指什麼?”

  “由我出題,學子們回答,看誰答得好,那便擇優納入,”元里笑著道,“此次科舉,只看考試成績高低,不論出身與籍貫。

  “什麼?!”眾人大驚,連忙詢問元里關于科舉更多的事。

  元里將其解釋了一遍,受到巨大沖擊的群臣良久回不了神,他們面面相覷,幾個出身不好的幕僚已經明白這個“科舉”對寒門子弟來說到底具有什麼意義了。

  這是從未有過的形式,擯棄了出身和過往的功績,只看自身的學識才華,在試題面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激蕩的情緒在劉驥辛心中越來越大,幾乎讓他熱淚盈眶。他心緒復雜萬千,想起了自己從前為了踏上仕途做過了所有努力。

  千辛萬苦,他才走到了如今的地步,而他已經算是幸運了。還有更多更多的人因為想要做官而家財散盡,妻離子散。

  可現在,只要能通過選拔,就能成為元里手下的一個官員。放在以前,這是劉驥辛夢里也不敢想象的好事,他一時欣喜一時又悲哀至極,欣喜于這樣的方式無疑能讓出身不好的人有了向上爬的機會,悲哀于他以往磕磕碰碰之時卻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機會。

  劉驥辛甚至對將要經歷科舉的學子們產生了艷羨之情,羨慕他們能夠有這樣的機會,一個簡簡單單就能做官的機會。

  劉驥辛突然想到了一個早已死去的人——肖策。

  若是肖策活到現在,發現自己追尋一輩子的官位如此觸手可及,應當也要淚流滿面,不敢置信吧。

  要是能知道今天,他那時還會陷害主公嗎?

  他深呼吸一口氣,壓下千萬種情緒,當即道:“主公此法極好,屬下認為可成!”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